古时候,人们常采摘野菜用来充饥,现在物质条件好了,但人们依旧对野菜那种天然的味道念念不忘,那么到底什么是野菜呢?
其实野菜的种类远比你想象的要多。据统计,全球野菜种类超过两万种,它们散布于除两极外的每一片大陆,在森林、荒坡、溪畔甚至田埂间悄然生长。在中国,从温带到热带,从滨海到高原,可食用的野菜约有300种至600种,常被零星采食的达100余种,形成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野菜资源库之一。
何为野菜?其科学定义指向那些“自然生长于山野荒坡、林缘灌丛、田头路边、沟溪草地,未被人工栽培或未广泛栽培的可食用植物”。
这些植物按开发程度可分为三类:一是完全野生状态,如深山的蕨菜;二是半野生半栽培,如田间地头的荠菜;三是跨界物种,如药食同源的枸杞嫩芽。它们的可食部位千姿百态,比如野葛的块根可磨粉,水芹的嫩秆宜清炒,马齿苋的肉质叶能凉拌,木槿的绽放花瓣可入汤,榆钱的翅果能做饼。这种多样性源自植物为适应环境演化出的生存策略:有的积蓄淀粉于根部度过严冬,有的用苦涩汁液驱赶虫害,而人类则巧妙利用了这些特性将它们变为食材。
中国广袤的国土塑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野菜图谱。
在东北林海雪原,刺嫩芽与蕨菜、大叶芹共同构成“东北山珍三宝”;华北平原上,常见的野菜主要是荠菜与马齿苋;西北荒漠中,沙葱则是最有名的野菜,可以搭配烤肉食用,此外还有江南的折耳根、西南群山中的树头菜等等。这只是用几种最常见的野菜举例,而实际上野菜的种类远比这要多。比如黑龙江乌伊岭区62种可食野菜中,仅蕨菜年自然储量就达84万吨;河南宝天曼保护区189种野菜隶属66科161属,占当地植物总数的6.3%。
古人用野菜充饥,可实际上野菜的价值远超果腹。
科学分析揭示,经历自然严酷筛选的野菜,其活性物质含量常高于栽培蔬菜。刺五加叶富含皂苷,可制参茶调节神经;蒲公英全株含蒲公英醇,利胆消炎;马齿苋的ω-3脂肪酸含量冠绝蔬果。而传统医学更将野菜纳入“药食同源”体系:阴虚火旺者食枸杞头滋阴,湿热体质者吃苦荬菜解毒,产后女性饮益母草汤化瘀。
虽说野菜有诸多好处,也有不少人爱吃,但总体来说其开发程度仍然十分不足。
我国野菜开发率仅3%,黑龙江的蕨菜、猴腿采收率不足10%,且集中在交通便利处。乌伊岭62种可食野菜中,仅蕨菜、刺五加等不足10种被规模利用。一边是开发不足,另一边却又存在着掠夺式采集:人们为挖取完整的蕨菜根茎不惜翻垦土层,为采摘刺嫩芽砍伐整株灌木。生态学家警示:蕨菜、发菜等已因过度采集面临局部灭绝。
让野菜资源永续,需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努力。
在黑龙江乌伊岭,温室栽培蒲公英实现亩产2400公斤,冬春三茬收益达每亩4万元;仿生栽培的柳蒿芽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。宝天曼保护区的试验表明,人工种植紫花碎米荠可使退化林地土壤湿度提高、地表温差减小、单位面积生物量显著增加,这种“生态恢复型种植”为退化林地重建提供了新思路。最后,产业链延伸也至关重要,比如刺五加叶从炒茶到提取药用成分,野葛根从磨粉到制成解酒保健品,都大幅提升了野菜的附加值。
盛达优配-免费杠杆配资门户网-武汉股票配资公司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